币圈“宫斗剧”:Hyperliquid遭围猎,谁在背后捅刀?
交易所流动性
2025年03月31日 01:18 10
author
<!DOCTYPE html>
<html>
<body>
<div class="content" data-v-cb7d9ef6 id="content_acritle">
<h2>Hyperliquid的2.5小時驚魂:誰是贏家?誰是祭品?</h2>
<p>幣圈沒有永遠的朋友,只有永遠的利益,這話聽起來刺耳,但這次Hyperliquid事件又一次驗證了它的真實性。前天晚上,這個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遭遇了一場教科書式的狙擊,差點就爆倉清算,金庫告急。令人玩味的是,這次事件竟然促成了幾家向來不對付的頭部交易所放下成見,罕見地聯手「作戰」。</p>
<p><strong>但說到底,這場混戰背後,恐怕沒有真正的贏家。</strong></p>
<h3>事件回顧:教科書式的狙擊</h3>
<p>3月26日,一個看似普通的夜晚,DeFi圈裡卻暗流湧動。受到之前「50倍槓桿鯨魚」的啓發,利用抽取保證金迫使倉位強平的手段,似乎成了市場心照不宣的共識,而Hyperliquid的弱點也暴露無遺。當晚,一個交易者如法炮製,先是在Hyperliquid上以0.0095美元的價格開出了4.3億枚JELLYJELLY代幣的空單,總價值高達408萬美元。然後,他將幣價拉高到0.0103美元後,平掉了3000萬枚JELLY空單,並提走了276萬美元的保證金。這一系列操作直接觸發了Hyperliquid的自動清算機制,導致剩餘的3.98億枚JELLY空單由平台接手,接手價為0.0103美元。聽起來很複雜?簡單來說,就是有人想搞垮Hyperliquid。</p>
<p>為什麼會觸發自動清算?Hyperliquid又為什麼要接手這些燙手山芋?這就得從它的交易機制說起了。Hyperliquid的核心業務是永續合約交易,由HYPE質押者組成的驗證者負責治理。簡單來說,Hyperliquid的流動性來自社區提供的HLP金庫,這個金庫的主要作用是在對手盤不足時介入,以維持市場流動性。事發前,HLP金庫總額約為2.4億美元。</p>
<p>更巧的是,這次被盯上的JELLYJELLY,恰好是一個流動性極差的代幣。這個由Venmo聯合創始人Iqram Magdon-Ismail在Solana鏈上推出的MEME幣,市值約為1000萬美元,在MEME幣市場中規模只能算中等。事件發生前,JELLYJELLY的交易深度非常有限,每分鐘成交量只有幾萬美元左右。</p>
<p>在這種背景下,大額空單自動清算後,HLP金庫被迫接手了合約。按照原來的規則,金庫會慢慢地將這些倉位釋放到市場上,以避免大額平倉時的劇烈波動。但誰也沒想到,這僅僅是開始,一場針對Hyperliquid的狙擊戰,正式打響了。</p>
<p>一個神秘地址迅速在中心化交易所(CEX)上拉升JELLYJELLY的現貨價格,在短時間內將其價格拉高了4倍以上。Hyperliquid所持有的空單持續虧損,最多時虧損高達1350萬美元。當時的數據顯示,如果JELLYJELLY的價格上漲到0.1479美元,Hyperliquid的這筆空單就會徹底爆倉。這顯然是一場有預謀的針對Hyperliquid的行動。</p>
<p>對Hyperliquid來說,這還不是最糟糕的。只要價格停止上漲,雖然會有虧損,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。然而,屋漏偏逢連夜雨,幾家頭部交易所突然聯合出手,宣布上線JELLYJELLY。OKX交易所率先在23:10宣布將於23:30正式上線JELLYJELLY永續合約交易對。幾分鐘後,幣安交易所也宣布上線JELLYJELLY永續合約。</p>
<p>在交易所上線消息的刺激下,JELLYJELLY的價格進一步被推高,最高漲至0.06276美元。與交易員0.0095美元的開倉價相比,暴漲超過5倍。距離Hyperliquid的清算價只差0.08美元,一旦觸發,Hyperliquid將血本無歸。想象一下,就像玩了一場高風險的俄羅斯輪盤賭,而槍口正對著你的腦袋。</p>
<h3>反擊與質疑:中心化陰影下的「去中心化」交易所</h3>
<p>在危機時刻,Hyperliquid官方終於坐不住了。根據Hyperliquid官網歷史數據顯示,在交易所上線消息發布5分鐘後,這筆巨額空單就被結算了,結算價為0.0095美元,也就是交易員的開倉價。Hyperliquid沒有承受任何損失。但問題來了,當時CEX上的JELLYJELLY報價為0.045美元,兩者相差5倍!這意味著Hyperliquid無視了外部預言機的報價。</p>
<p>23:21,在上線消息發布11分鐘後,有用戶發現Hyperliquid平台上的JELLYJELLY曲线停止更新,委托單也顯示空白。</p>
<p>20分鐘後,官方姍姍來遲,發布公告解釋,聲稱在事件發生後,驗證者投票下架了JELLYJELLY合約,但除了這個違規地址外,參與JELLYJELLY交易的用戶將由Hyper Foundation全額補償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結算價為開倉價,而Hyperliquid接手的價格是0.0103美元,HLP金庫還從這筆交易中賺取了70萬美元。</p>
<p>Hyperliquid的公告似乎想強調平台符合去中心化治理原則,是經過投票決定下架代幣的。但市場對此並不買帳。說白了,Hyperliquid的中心化治理早已不是秘密。從HYPE質押者的排名來看,前5名都是Hyperliquid基金會的成員。X用戶spreekaway爆料稱,這次投票的驗證者只有Hyperliquid基金會。這讓市場對這個以「去中心化」為理念的交易所大失所望。網路上甚至出現了嘲諷梗圖,諷刺Hyperliquid的驗證者只有創始人一人。</p>
<p>Arthur Hayes也在社交媒體上向Hyperliquid開炮,呼籲大家不要再假裝Hyperliquid是去中心化的,甚至預言HYPE將回到起點,因為狙擊不會停止。Bitget CEO Gracy也表示,Hyperliquid可能會成為下一個FTX。它處理JELLY事件的方式不成熟、不道德、不專業,導致用戶流失,並嚴重損害了它的誠信。它的運作方式更像是一個沒有KYC/AML的離岸CEX,助長了非法流動和不良行為者。關閉JELLY市場並以優惠價格強制結算頭寸的決定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。</p>
<h3>誰是贏家?誰是輸家?</h3>
<p>回顧整個事件,可以說設計得非常巧妙:先開空單後撤保證金,讓平台順理成章地接管;然後拉升現貨價格,吸引交易所上線,進一步推高價格。最終,Hyperliquid、頭部CEX、不知名交易員以及大批跟風散戶紛紛入場。但這場混戰,卻難有真正的贏家。</p>
<p>Hyperliquid看似以投票佔據了輿論高地,但卻暴露了內部流動性與交易機制的根本問題,差點就金庫不保。它一言堂的解決和治理方式,也讓用戶的信任度和忠誠度持續下降。雖然Hyperliquid金庫的收益率最終被拉回正常水平,但數據顯示,在事件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,平台穩定幣USDC淨流出超過1.4億美元,用戶流失可見一斑。</p>
<div class="img_box">
<img src="/uploads/images/20250327/jBzXZplYo7QGZDy6QcHuNL4G8aKu7NzOifAKiTf9.png">
</div>
<p>頭部交易所也並未全身而退。它們參與了這場針對Hyperliquid的圍剿,也因此成為了最可疑的始作俑者。數據顯示,用於攻擊Hyperliquid和開設倉位的資金,是從幣安和OKX兩個交易所提取的。X用戶off_thetarget爆料稱,早在3月24日,就有人聯繫他,希望他能幫忙推進JELLYJELLY在幣安上線。這位博主協助聯繫了幣安團隊,但得到的反饋是暫時不太可能上線MEME幣。然而,不到2天時間,幣安就決定上線JELLYJELLY合約,其中顯然存在隱情。</p>
<p>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,一直標榜要「顛覆CEX」的Hyperliquid,的確算是CEX們共同的敵人。因此,OKX和幣安的下場,被市場直指吃相難看,是在利用中心化平台的優勢打壓DeFi平台。</p>
<p><strong>有趣的是,幣安和OKX向來不對付,但在面對共同的敵人時,卻迅速結成同盟,在幾分鐘內相繼上線合約狙擊Hyperliquid,這才真正詮釋了「沒有永遠的敵人,只有永遠的利益」這句話。</strong></p>
<div class="img_box">
<img src="/uploads/images/20250327/wveLMtYvzyilpgTO9wKweHPSSvHTHR7J1cvvqQHv.png">
</div>
<p>還有那位至今目的不明的交易員。他在損失70萬美元後仍然持續拉盤狙擊,但平台最終將其剔除了賠償名單。因此,他在平台開設的多單合約與現貨買單都難以兌現。這位交易員最終是賺是賠,難以預測,但可以肯定的是,收益絕對沒有想像中那麼大。而受傷最嚴重的,無疑是那些跟風買入的散戶。在Hyperliquid宣布下架JELLYJELLY後,該幣種價格暴跌67%。從最高點到跌下懸崖,只經過了短短13分鐘。目前,JELLYJELLY的價格約為0.02美元。</p>
<p><strong>數據顯示,截至撰文時,過去24小時內,JELLYJELLY的爆倉金額達到1688.87萬美元,而該幣種的總市值只有2326萬美元。可想而知,散戶們成了這起交易所圍獵事件中真正的祭品。</strong></p>
<h3>反思:流動性困局下的權力遊戲</h3>
<p>這起事件之後,留下的似乎只是一地雞毛。當然,事件的核心還是源於Hyperliquid自身的問題。這次事件暴露出的機制缺陷令人震驚。使用預言機提供的標記價格,而不是訂單簿深度來決定合約價格,雖然提高了交易效率,但也導致市場波動加劇時,無法平滑大額交易的衝擊。Hyperliquid高達50倍的槓桿也使得頭寸不受限制,極大增加了被攻擊的機會。在這種情況下,HLP金庫的主動做市反而會成為系統性風險的導火索。至於後續平台的治理問題,也無需多言。畢竟,披著去中心化外衣,行中心化之事的現象在幣圈早已司空見慣。Hyperliquid不是第一個,也不會是最後一個。</p>
<p>另一方面,中心化交易所狙擊DeFi平台,看似是商場中的正常競爭,但更深層次地看,中心化平台在關鍵時刻的落井下石,暴露出它們希望通過犧牲對手Hyperliquid來進一步壟斷市場份額的野心,也隱隱折射出CEX面對來勢洶洶的DEX時內心的不安與威脅。但諷刺的是,趙長鵬在最近的採訪中還提到,「去中心化交易所未來比中心化交易所更重要」。</p>
<p>反觀如今的狙擊,這是否是將威脅扼殺在搖籃之中?可以肯定的是,在流動性困局下,CEX們的「權力遊戲」,還會繼續上演。</p>
</div>
</body>
</html>
标签: DeFi 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 中心化交易所 币安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